翻譯擷取自 http://www.nature.com/ki/journal/v83/n4/full/ki2012462a.html
內容有稍微刪減,歡迎閱讀原文延伸,有問題一起討論指教
在處理一個疑似upper GI bleeding的病人,在出院之際想開上個H2 blocker或者PPI讓病人擋著先
曾醫師就說盡量少開PPI ,因為PPI 有可能導致低血鎂及其他併發症
下班之後好奇讀點書上網找些資料,google到了這一篇拿起來翻譯一下
Abstract
PPI 影響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6/7 主動運輸Mg離子的吸收造成低血鎂。尤其是在一起使用利尿劑的時候效果最明顯
PPI 常被拿來治療gastrointestinal acid related disease,基本上使用起來還滿安全不過在上市之後就漸漸發現一些副作用比如說:hyponatremia, inappropriate antidiuresis, 跟calcineurin inhibitors 交互作用。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也越來越多案例。2006年開始注意到有hypomagnesium的問題
鎂離子的透過兩個系統保持恆定:腸胃道吸收(分為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也跟上面說的TRPM6/7那個蛋白質通道)和腎臟分泌。鎂離子是細胞內第二多的陽離子,而且跟ATP的運用有關係,所以可以用來解釋鎂離子缺乏表現在神經系統和心臟系統症狀
至於腎臟處理鎂的再吸收,文長略過。也是要經過TRPM6/7 這個蛋白質的調控。總地來說低血鎂的時候,會增加腸胃道對鎂的吸收和降低腎臟的排除(增加再回收)
PPI對於鎂的調控影響。對腎臟來講 PPI 並不會增加鎂的排出,甚至還會降低,所以低血鎂的原因就出在腸胃道對於鎂的吸收出現不平衡。
PPI 升高腸胃道內的酸鹼值連帶影響TRPM6/7的親和度,減少Mg的吸收
所以,大部分使用PPI的人並不會造成明顯有症狀的低血鎂。以下狀況要小心,老人,女性 (三寶??) 長期使用 (以年來做計算),使用利尿劑(如上所述),DM,potential TRPM6/7突變
有症狀之低血鎂: weakness, ataxia, cramps, tetany, seizures, arrhythmia, EKG change, GI symptoms (nausea, vomiting, diarrhea,又吐又拉加重惡性循環)。
長期低血鎂,鎂離子就會被骨頭中拉出來,所以也會對骨頭造成影響(eg. 骨折),低血鎂也合併低血鈣和低血鉀
結論:
- 長期慢性使用PPI 又有共病者 (使用利尿劑,老人,女性,DM)
- 想要把低血鎂怪罪在PPI頭上之前,先找其他的問題(嘔吐,吃不好,營養不良,拉肚子)
- 想要且必須長期使用PPI無法用H2 blocker 替代的時候只好乖乖監測症狀血液中鎂濃度,尤其是在那些一旦低血鎂可能會危及性命的族群上 (心律不整,心臟病等)
- 額外經口補充鎂
- 以上都有做到,注意到的話,那就放膽使用PPI吧
註: 低血鎂 定義 華盛頓手冊: Mg< 1.3mEq/L。文章有時提到用1.6等其他數值
無症狀低血鎂,口服補充每日240mg元素鎂即可(一天一錠MgO的量),補太多會烙賽也不適合補太快因為鎂離子跑進跑出的速度還滿慢的。
: